赵世平:靖州茯苓产业的发展历程

赵世平口述靖州茯苓发展历程。

本文是赵世平在群里分享的靖州茯苓产业的发展历程,由汪义乐整理发布到「一茯苓」。本文从60年代一直写到90年代,语言朴实得就像老赵坐在你对面口述一样,但是看起来非常精彩,建议收藏。

赵世平是湖南靖州人,在云南发展茯苓事业15年,制种、种植、加工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。需要合作的老板可以和本站联系获取赵世平的联系方式。

以下为老赵的分享:

六十年代

60年代,靖州药材公司为了保障茯苓配药的需要,都是从安微大别山调进茯苓商品用于配方。本地没有种植茯苓的历史。

到60年代未,才开始从安微大别山引进新鲜茯苓种植茯苓。产量极低,1公斤鲜茯苓种植栽培一年,只有2-3公斤的收获。苓农没有种植积极性,都不想种。

七十年代

那时候,尹土襄等老一辈几个人在平察、新厂搞中药材培植,开始研究人工种植茯苓。用茯苓的菌核分离得到菌丝体进行人工种植,通过几年的努力,实验终于在78年获得成功。

科学的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,获得的这个高产菌株定名为5.78。

5.78使茯苓人工种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,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更高的飞跃。至今成为我国茯苓种植当家首选品种。四十多年还没有哪个茯苓菌株超过5.78这个菌株。

当时没有先进的保藏设备,就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至今。

95年,我同师傅尹土襄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一起,研究了八个品种,通过三年的栽培实验,还是没有5.78高产稳产。

新品种的研发宣告失败。

八十年代

78年获得这么高产的茯苓菌株,砍伐的松树桩,直径四五十公分的,可以收一两百斤的鲜茯苓。我们靖州苓农种植茯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。

84年前,还没有改革开放,种植的茯苓由靖州药材公司独家收购,再发放城内没有工作的人员领回家加工成四方块。并且请安徽师傅来靖州加工平片,五分钱一斤加工费。

每年收两批次,五月份一次,十月份一次。茯苓种植户送茯苓来出售,就像送公粮一样排成队。生产茯苓菌种是由药材公司独家生产,提供苗种。

84年搞普查,农村万元户都是茯苓种植户。

85年,茯苓菌种需求量大,药材公司请每个乡村的万元户到公司来参加培训,包吃住免费传授茯苓菌种制种技术,公司提供茯苓原种。

到了86年,慢慢开始开放了。茯苓产量大,那些万元户们开始做茯苓生意。靖州街上到处加工茯苓和收购茯苓,于是茯苓行业有识之士开始筹建市场。

九十年代

92年,在县委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开始建立市场。现在的茯苓市场原来是一片农田,包工包料是200多一个平方,建起了现在的茯苓大市场。

有了市场名气大增,销量大增,全国的茯苓老板都到靖州采购茯苓。靖州那些万元户老板开始向贵州广西周边推扩种植制种技术,鲜茯苓四龙归大海都运到靖州加工。

张煌成前辈关起门研究了茯苓刨片和传茯,使靖州茯苓商品名扬天下。

附注:

尹土襄是靖州药材公司原老经理,从五八年开始就一直在靖州乡镇从事中药材培植和技术指导,八一年开始任靖州药材公司经理,早两年已去世。

新厂,平察是靖州县下面的两个乡镇。

张煌成是张志勇的父亲也快八十岁的老人了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历史文章

2017年11月茯苓行情及后市分析

2017-11-5 5:57:53

历史文章

国内主流中药材电商网站介绍

2018-8-29 3:09:26

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1. 汪大乐

    快速注册,就可以参与评论…

  2. ✗棒棒的✗ ✗棒棒的✗

  3. jtltfuture

    有了信心,不知道为什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