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交易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没有比较客观的标准。很多东西要靠主观判断,主观判断那肯定是“自己的儿子最可爱”,卖的都说自己的好。



没有一种毋庸置疑的标准,和一套确切的描述体系,茯苓交易的效率就永远也不会提升。
最近我们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想办法,试图找到一些突破,当然这种东西,没有办法找到一杆秤,但是我们会把各种参数细分起来,能“称”出来的参数,我们就不要去估;能准确用词的参数,就不要模糊概念。
在找办法的同时,我们也参考了各种各样的标准。比方之前发出来的:《76种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》
然后我也仔细研究了一下天地网发布的《茯苓电子交易规格标准》:



感觉这种定义和表述方式还是略显麻烦。我想没有人去称取一种丁里面正心丁、边丁、赤丁的比例分别是多少。所以我们不会这样来定义和表述自己的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