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几个茯苓种植的失败案例

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天一篇文章,但是昨天没达成,所以今天要把昨天的补上。我写东西也没有计划,想到哪里写到哪里。

这些年做茯苓,见过一些种植案例,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。成功的做法各有不同,失败的却总是逃不开几个点:菌种、木料、场地、季节。

今天说说失败案例,希望对大家有启发。

 

案例一 备料失误

分享几个茯苓种植的失败案例

椴木应去皮留筋-晒干-下种前锯断-新鲜口接种。

贵州一老,经常看行业里的朋友相互聊天,看了一段时间,觉得可以干了。

于是2018年,他做了一些准备工作:1.发动当地老百姓准备木料 2.联系菌种厂买菌种 3.联系种植技术的老师傅做指导。

这么做看起来貌似一点毛病都没有。但是:这位老兄不知道木料需要晒干才能种。他自己以及他发展的农民朋友们把树砍了,锯成一段一段的,然后立马买菌种。

菌种到位,种植指导就位……人到了,直接傻眼了。后果可想而知。

做一个项目得全盘考虑,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心里有数。茯苓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关联的。先做A,再做B,再做C。如果先把B做了,就没有A和C了。

这个失败案例的启示:

1.木料晒干非常重要。
2.基础功课要做足。一个环节没做好,其他做得再好都白搭。
3.没经验的情况下不能大规模发展,规模越大亏得越多。必须先小范围试验,掌握基本要领。
4.行业里缺少信得过的学习资料和技术支持人员。

另外,卖菌种卖的不是原材料,卖的是整套的种植经验。希望所有菌种生产人员/厂家提升服务意识。

 

案例二 菌种生产合作失败

分享几个茯苓种植的失败案例

好的菌种条索粗壮,射线状生长

一位云南老板和一位安徽老板在网络上结识,经过一番相互探讨后,决定一起在云南发展茯苓菌种和种植项目。安徽老板出技术,云南老板出场地和种植相关的资源,双方共同投资。

安徽这边制种是个老行家,在安徽制种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,因为工人啊,周边物资设备啊都是信手拈来,一直都是这种方法做的,基本上也不会出什么问题。

但是一跑到云南,用同样的方法,菌种就坏了很多。

最后种植方面也是虎头蛇尾,合作草草收场,双方各自亏了一些钱,都很不愉快。

这个案例的启示:

1.不能大意。所有事情都要提前部署安排,做好出问题的打算,并留出解决问题的时间。
2.为什么同样的方法换个地方就不灵了?根本原因还是方法不行。
3.找好合作伙伴的重要性。

 

案例三 场地问题,茯苓被水泡

分享几个茯苓种植的失败案例

场地不能积水。干旱季节可以选择平地,但不能选谷底。

某位老兄在非常干旱的季节,发现一块低洼的地方土还挺湿的,于是觉得种下去应该没问题。

种下去之后确实也没问题,茯苓长得也确实挺好的。但是茯苓长得差不多的时候,雨季来了。

这一块低洼地两边都是山坡,暴雨连续下了好几天,茯苓被泡得一塌糊涂。

这个案例的启示:
1.场地非常重要。季节非常重要。
2.不能只看眼前,种的时候要考虑收。

案例分享结束,上面3个案例告诉我们:茯苓种植料要干,种要好,场地和季节也要把握好。然后,在没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搞大。必须积累经验,循序渐进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历史文章

种植茯苓,产量用什么指标衡量?

2020-2-10 21:21:10

历史文章

什么样的地方适合种茯苓?

2020-2-16 13:53:29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